案例

案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案例
坦克开罐器:德军“飞行开罐刀”Hs129干翻80辆苏军坦克

点击次数:368更新时间:2024-08-04 18:36:10来源:欧宝体育安卓下载【打印】

  作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发生在1943年七八月间的库尔斯克会战是苏德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之一、也是德军在东线所采取的最后一次攻势作战。为了遂行这场被他们称之为“城堡作战”的进攻,德国人多方调集重兵,其中,航空兵力多达2 050架飞机,其中,有68架带着特殊目的而生、执行特殊任务的飞机。这就是由亨舍尔公司开发的Hs 129单座双发攻击机——“飞行开罐刀”,世界上第一种“专业”反坦克攻击机。

  Hs129出现的直接诱因就是苏联二战第一号功勋飞机——伊尔-2强击机。德国人被“黑色死神”伊尔-2打得哭爹叫娘的时候才想起回头看看自己的空军——亡羊补牢,1942年的时候,亨舍尔公司的新机出来了!这就是模样呆笨的双发攻击机——Hs 129。该机强化了装甲系统,机头前倾以提供良好的对地视野,在机头和腹部集中配置了火力。德国人欣喜若狂,当即将它投入前线。德国人终于也有了媲美苏联“黑死神”伊尔-2的装甲飞机,敢于低空扫射,穿梭火网的空中怪物了——Hs 129攻击机 ,“坦克开罐器”。

  时至1943年春天, Hs 129在东线战场服役刚满“周岁”不久。自1942年3月底初次亮相以来,这种新式飞机便迅速赢得了地面部队的好评。和大多数德国军机所具备的优雅外观不同,Hs 129的粗壮外形简直近乎丑陋,而这只是它鲜明个性的一个方面,其它的方面则是:火力强劲、生存力高、对地攻击直接而高效。

  该机的研发工作从二战爆发前的1937年10月就告开始,由于原型机试制和后来的测试改进大大延后了装备时间表,使得该机的问世晚于苏军的著名同类机型伊尔-2,以致有人将该机讥讽为对后者的“笨拙仿制”——Hs129虽借鉴了伊尔-2的设计思路,但又有了新的提高,也是一代名机。因为,它的出现开了一类新型飞机的先河。没错,Hs129就是世界上第一种专用反坦克攻击机——六十年前的A10。

  事实上,从投入战场之日开始,从哈尔科夫、沃罗涅日、罗斯托夫到奥廖尔、伏罗希洛夫格勒,Hs 129在对敌坦克装甲车辆、运输车队、坚固据点等点状目标的低空打击中表现极佳,对于本方步兵和装甲部队的作战起到了积极的支援作用。

  而为了将这种新飞机的效能发挥至最佳,德国空军还专门为之创立了一种新的编制体系,这就是攻击机联队(Sch.G)。攻击机联队下辖两个大队(各3个中队),联队部另外直辖两个中队,每个中队满编12架飞机,全联队理论满编数在100架左右。

  这种特殊联队的定位,就是专门为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压制敌军地面部队尤其是装甲目标。不难看出,无论是攻击机联队的创立,还是Hs 129的研发装备,都反映出德军对于一种可以有明显效果地压制苏军坦克手段的极度渴求;反过来,这也映证了红军装甲洪流在数量上所占据的压倒性优势。

  Hs 129的威力不俗,但与需要压制的坦克数量相比,“压制者”自身的数量就少得可怜,其结果是少数几支攻击机中队经过战场消磨很快就变得缺兵少将,到了“城堡作战”发起前夕的1943年5月,几乎全部的Hs 129中队均奉命从一线撤出,迎来短暂的喘息。

  不过有一个好消息是,Hs 129的最新型号B-2这时已经投入量产——尽管月产量估计只能达到几十架而已。该型号机长9.75米、机高3.25米、翼展14.2米、空重3 81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5 250千克,配备两台马力气冷发动机、最大速度407千米/小时、航程688千米、实用升限5 400米。

  和此前的B-1相比,新型号对多处机身细节做了改进,而且提供了武装升级的“套餐”。基本的火力仍为两挺7.92毫米 MG 17型机枪(各备弹500发)、两门20毫米 MG 151型机炮(各备弹125发),其中机枪设置在机翼翼根部位、机炮则在前部机身的两侧位置。作为增强的配置,则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加装1门30毫米 MK 101型机炮(备弹30发)或1门30毫米 MK 103型机炮(备弹30发),或者加挂从50千克到250千克等不一样的规格的航空炸弹或人员杀伤炸弹。

  在德军攻向库尔斯克的前夕,各亨舍尔攻击机单位普遍接受了B-2型的换装,不过全部能够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兵力,加在一起也仅有4个中队而已,它们分别是:第1攻击机联队第4、第8中队,第2攻击机联队第4、第8中队。

  上述中队的总实力是68架Hs 129,它们全部被置于第1攻击机联队第1大队长布鲁诺·迈耶尔上尉的指挥之下。28岁的迈耶尔是一名空军老兵,曾驾机攻击过华沙和卢布林,向敦刻尔克和康布雷扔过炸弹,又在苏联战场上获得过骑士十字勋章。对于Hs 129,他是德国空军中敢说对其“很熟悉”的少数几个人之一。

  迈耶尔把野战基地选在别尔哥罗德西南约8千米处的米科雅诺夫卡机场,Hs 129将主要配合南翼的南方集团军群作战,基地的选址符合这一要求。和不少空军军官们空谈“战役的进展将取决于我们的飞机”不同,迈耶尔向本战区的地面部队提出了一个具体实际的要求:从空中看一看“虎”式坦克。只有在飞行中能够辨认出友军的新型武器,才能够尽可能的防止误击事件的发生。这自然是一个“行家”的建议。

  7月5日的清晨来到了,太阳照常升起,光线、飞尘和燥热感随之而来,又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夏日开始了。库尔斯克大会战,就在这一天正式打响。

  米科雅诺夫卡机场上的4个Hs 129中队立即相继升空,准备倾泻它们的强大火力。然而,由于苏军的移动目标早已后撤或隐蔽,迈耶尔的部下们几乎无所事事。这位大队长在开战次日甚至降低了出勤安排频率,不少飞行员一天只出动了一架次而已。

  不过战场的热度到了7月7日便骤然升高。在德军武装党卫军第一“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沿公路疾进时,期待中的苏军坦克现身了!面对由T-34和KV-1组成的坦克群,4个Hs 129中队轮番上阵,这场战斗直持续到薄暮冥冥才罢休,并以Hs 129击退苏军坦克群而自身无一损失为结束。迈耶尔在日记里写道:“乡村道路上呈现出一长串坦克熊熊燃烧的奇异景象,不时有坦克爆炸,将焰火猛地抛掷到空中。”

  更剧烈的冲突,在7月8日下午来临。在别尔哥罗德东北面的树林边缘,忽然出现了大量苏军部队,他们直接威胁到了行进中的德军武装党卫军第二装甲军的侧翼。于是,米科雅诺夫卡机场再次陷入了忙碌中。

  飞临现场的大部分Hs 129飞行员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庞大的步兵队列拉开8到10千米的宽正面,一浪接着一浪从容而进。这些步兵面对来袭的飞机毫无惧色,在他们的身后,似乎是源源不断的轻重坦克驶出树林。

  迈耶尔大队长和他的中队长们带头攻击,在他们的带领下,Hs 129排成一个又一个4机编队,向苏军发起车轮袭击。三小时之内,树林边缘的大量苏联坦克便化为燃烧的残骸,剩下的则夺路而逃。这次空中打击成功化解了对德军侧翼的威胁,而Hs 129则再度“无一损失”。

  当天晚上,显然是受到惊吓的武装党卫军第二装甲军军部希望空军能够在次日清晨对该地区再做一次空中侦察。结果飞行员发现那里“一片寂静”。而根据德军第4航空队的战时日志记载,“反坦克攻击机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共击毁80辆坦克。”

  对Hs 129攻击机而言,7月8日的出击是一次教科书般的战斗。而其中战果最为突出的,当属第1攻击机联队第4中队。其时,这支中队的Hs 129B-2全部配备了新式的MK 103型机炮。

  虽然MK 103和MK 101机炮的口径相同,但是两者的杀伤威力不可同日而语。炮口呈矩形的MK103机炮具有较高的炮口初速和较为平直的弹道,测试表明其炮弹在300米的距离上能够击穿75毫米厚的装甲。对于这两种机炮的反装甲效果,从使用者的评价便可看得一清二楚。对于MK 101,第2联队第4中队的日志写道:“MK101机炮已经多次被证明无效。你用它连续命中俄国人的坦克,但目标却依旧还在开!”对于MK 103,第1联队第4中队的日志写道:“这确实是仅仅打中一到两发就能完全击毁俄国坦克的武器。”

  正是从库尔斯克战场上配备了MK 103型机炮的Hs 129B-2开始,这种飞机在德军内正式获得了“坦克开罐刀”的别称,也正基于这个原因,许多研究材料将Hs 129认定为世界上第一种专用的反坦克攻击机。

  “树林之战”几天后,还是这个第4中队,又一次证明了Hs 129和MK 103的效率。在中队长多纳曼中尉的带领下,该部的Hs 129 B-2这回深入敌后,前去偷袭战线后方的苏军坦克集结区。通常,这类任务只适合轰炸机,因为轰炸机可以飞在高炮的射高之上并且投下大量炸弹,但这一次,它们的风头被“坦克开罐刀”占了。

  伴随着天际的第一楼曙光,第4中队的Hs 129低空进袭,飞行员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排列在草原上的坦克——它们的乘员和衣睡在旁边。每一架Hs 129都从容打光了所有炮弹,然后掉头疾走,猛烈的高炮炮火在身后为它们“送行”。此行的战果是:击毁近50辆坦克,“坦克开罐刀”——又一次的无一损失。

  到目前为止,投入“城堡作战”的Hs 129部队顺风顺水,不仅在打击敌军坦克时威风八面,而且自身保持零损失。不过,这种“好景”已经到头了。

  就在各Hs 129中队在库尔斯克战场南翼频繁出击的时候,战场北翼、也即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战区里,德国人的进攻在7月10日陷入了困顿。三天之后,苏军更是在这个方向上全线反击,撕开可怕的缺口,令德军各部拼命调动一切力量前去“填空”。空军亦不例外,开始紧急从南翼调兵北上应对危局,而4个Hs 129中队,便全部都在“”之列。

  迈耶尔率部急赴奥廖尔以西的基地报到,他们在这里暂隶于第6航空队麾下。这里的焦灼的事态不言而喻,迈耶尔等人看到的情况是“一切能飞的都上天了”,但是他不会想到,本部的反坦克作战将就此迎来转捩点:徒然损耗而战果不彰。

  第6航空队新成立不久,或许是因为经验欠缺的原因,指挥层在怎么样去使用攻击机中队方面犯了严重的错误。在南翼战场,Hs 129被有选择地投入防空火力薄弱、敌军坦克装甲纵队推进中的开阔地作战,因此每每取得重大战果;而在北翼战场,Hs 129就几乎再也没获得过这样的合适“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频繁被投入据称有坦克集结的密林上空、配备了密集防空火力的筑垒地带、敌方战斗机活跃的空域。对这种的安排,迈耶尔评价道,这是“近似自杀性的任务”。

  7月19日,在奥廖尔至布良斯克的铁路线中队就执行了一次“自杀性任务”。为了“援救1列德国军列”,这个中队的Hs 129撞进了苏军绵密的高炮火网,中队长马图谢克上尉被击落身亡。

  同一天,大队长迈耶尔也执行了一次“自杀性任务”,这次他的上司居然把Hs 129当作侦察机来用,让他前去观察敌情。在此过程中,迈耶尔的座机被1架雅克-9战斗机击中,所幸他凭借经验得以迫降到本方战线之后……

  当然,在北翼作战期间,各中队的Hs 129克服种种坏因,依旧取得了可观的战果。在不少德军地面部队的战时日志中都留下了对Hs 129的赞誉,诸如“他们再次化解了危机”、“及时得到了反坦克攻击机的帮助”等等。可是,这些言辞无法掩盖Hs 129在库尔斯克已经陷入困苦时光的实情。到达北翼战场的第一天,Hs 129部队就损失了4架飞机,而在从7月14到25日的11天里,各中队的平均损失率已经高达30%!

  不久前刚刚打响“坦克开罐刀”名头的第1联队第4中队长多纳曼一言以蔽之:“这真是难捱的日子。”

  假如把Hs 129在库尔斯克的转折性遭遇完全归咎于指挥和不正确使用,就肯定是以偏概全了,因为导致“坦克开罐刀”损失上升的一项重要原因乃是空中敌人——苏联战斗机飞行员的勇气和智慧。

  战斗打到这时,Hs 129固然已对苏军坦克造成重大杀伤,但是反过来,苏联红军对这种德国飞机的认知也取得了质的提升。最初,苏军对Hs 129是全然陌生的,后来是一知半解,而随信息渠道的增加——多架坠毁在苏军战区的飞机提供了研究标本、多名被俘虏的飞行员提供了重要的证言,苏军终于得以洞悉这个对手的优点和缺点。

  在此基础上,苏联空军特别编制了一本“Hs 129攻击手册”,专门配发给各战斗机部队的飞行员们,以便他们可以在空战中有的放矢。从真实的情况看,这本“手册”所列明的Hs 129机身薄弱部位和相应攻击战法,都有很强的针对性。

  Hs 129以防护力强而著称,据称全机用于装甲的重量差不多占到最大起飞重量的五分之一,像驾驶舱与发动机这些重点部位都得到特别关照,然而,在苏军的“手册”中,就恰恰是拿这两个关键部位开刀!

  Hs 129的驾驶舱号称“装甲澡盆”,相当于是以钢铸件打造的一个防弹箱,飞行员的座椅下方钢板厚12毫米、身体两侧厚6毫米、背后厚6毫米,连仪表板下都盖着12毫米厚的装甲板。但是苏军研究之后发现,虽然其它方向防范可谓周全,但是飞行员头顶的座舱盖却是个弱点,虽然Hs 129采用的是防弹玻璃,但毕竟和钢板无法相提并论。

  再来看发动机。为保护引擎,Hs 129在设计时就有意对位于机翼中部的发动机舱部位采取了整体铸造方案,其周围包有一圈5毫米厚的钢板。苏军研究之后发现,从侧面射击发动机舱固然效果不明显,但是如果从正面和下方施以准确射击的话,发动机舱就能够被击穿。而一旦发动机舱中弹,就很可能会引起整架飞机坠毁。

  就这样,按照“手册”的指引,苏联空军雅克-1、雅克-9、拉格-3、米格-3的飞行员们奋勇出击,终于将库尔斯克的天空从“坦克开罐刀”的自由狩猎区变成了它们的噩梦之地。就这样,战至8月中旬,投入“城堡作战”的68架Hs 129B-2仅仅剩下了27架。

  冲向库尔斯克的Hs 129就像一把锋利的开罐刀,划开了许多“罐头”,但最终也被崩碎了刀锋。这种反坦克攻击机的表现同“虎”式、“豹”式、“斐迪南”式等地面重型装备共同证明了一个道理:仅凭新式武器,无法决定战争的结局。

公司名称:
欧宝体育安卓下载
公司电话:
0574-56571633
公司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产业区C区万隆路612号
服务热线:18668258381
微信公众号